武则天陵前61个石像为何无头?千年来无解,1971年被两个农民解开_头颅_陵墓_唐高宗
公元683年,唐高宗李治在洛阳去世,掌握权力的武则天迅速命人启动了乾陵的建设工程。这一幕在历史上并不陌生,类似的情形曾屡次发生,但这次却与众不同。后来,武则天亲自登基称帝,死后同样葬入乾陵,与高宗并肩安眠,这使得乾陵成为历史上唯一一座双帝合葬的陵墓。可惜的是,由于武则天的非凡一生,她在后世的声名远远盖过了李治,致使很多人在谈及乾陵时,往往忽略了李治的存在。
尽管如此,乾陵的主体建筑大部分是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完工的,陵墓的布局与设计也深受她的影响。这位女皇不仅在政治上展现出卓越才干,在乾陵的修建中同样留下了许多令人称奇的秘密,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那座神秘的无字碑。除此之外,朱雀门外神道两侧的61尊无头石像也是乾陵中的一大谜团。
这些石像排列在神道两旁,东侧29尊,西侧32尊,每一尊的大小几乎与真人相仿,然而它们的头颅却无一例外地缺失,61尊无头的石像整齐地站立在此,气氛显得尤为诡异和神秘。后世的学者和考古专家们对乾陵进行了多次深入的研究,并结合古代文献资料,终于揭开了这些石像背后的身份之谜。这些无头石像被认为是模仿当时各国来朝的王子和使臣而制作的,石像们的服饰各异,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特色,仿佛再现了那个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。
展开剩余65%在古代帝王的陵墓中,常常会用石像作为陪葬品来守护墓穴,而唐代在这一方面尤为突出。像唐太宗昭陵的六骏石像和乾陵的众多石像,都在这一传统中发扬光大。乾陵的建设恰逢唐高宗与武则天交班时期,唐朝在太宗和高宗的治理下,国力鼎盛。因此,乾陵的建造可谓是极尽奢华,规模宏大,陪葬品丰富,设计也别具一格,乾陵依山而建,成为古代最坚固的陵墓之一。复杂的设计结构确保了陵墓的安全,至今未曾遭遇过盗墓的命运。
为了彰显唐朝的强大国威,武则天在乾陵内外布置了大量石像,其中61尊无头石像尤为引人注目。除去这些无头石像,乾陵的其他区域也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石像。武则天为何要布置这些石像呢?一方面,这些石像象征着国家的强盛,另一方面,高宗去世后,许多邦国的使节将汇聚到中央,武则天或许是希望通过这些石像再现当时万国来朝的盛大场景。这些石像站立在朱雀门外,双手前拱,恭敬地等待皇帝的驾临。
然而,令人不解的是,这些石像为什么会缺失头颅呢?如果只有少数石像出现头颅缺失,或许可以解释为时间的侵蚀与风化,但61尊石像竟然全部无头,这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。关于这些无头石像的由来,历来有多种猜测。一种说法认为,这些石像的头颅是被黄巢起义的军队摧毁的,尽管陵墓内部并未遭到掘盗,但外部的石像在起义军的冲击下遭到了破坏。另一种说法则认为,这些石像在最初制作时就没有头颅,或许是出于某种特殊的设计考虑。
直到1971年,谜团才迎来解答。两位农民在自家土地上劳作时,意外发现了一个巨大石球,由于陕西一带文物古迹丰富,这对农民来说已经见惯不惊,他们迅速将石球交给了文物保护部门。经过专家鉴定,这个石球竟然正是那些无头石像的头颅。随后,考古学家们对发现地点周围进行了挖掘,果然又挖掘出大量被埋藏的头颅。至此,石像缺头的谜团得以破解,原来这些石像最初是有头颅的,而后因某些原因,头颅脱落并被掩埋。
那么,石像的头颅究竟是如何掉落的呢?关于黄巢起义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,因为无论是无字碑还是其他的石像,都未受到起义军的破坏。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,最可能的原因是嘉靖年间,关中地区曾发生过一场极为强烈的大地震,这场地震造成了80多万人死亡。乾陵所在的区域也未能幸免,震动让这些石像的头部与身体的连接部分断裂,掉落的头颅被山洪和泥石流掩埋在地下。这个解释也许才是最符合实际的,毕竟在61尊无头石像中,有些石像的上半身已经缺失,似乎表明它们受到了地震的摧残。
发布于:天津市- 上一篇:总要去一次三峡,长江三峡游玩必去10大景点,领略祖国的壮美山河!
- 下一篇:没有了